《贵州日报》专题报道我校农工党总支主委王季石教授
2014-05-16 09:24  

5月12日,《贵州日报》“统一战线人物风采”专栏,以《敬畏生命救死扶伤》为题,对我校农工党贵医总支主委、校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王季石教授心系家乡发展,行医博施于民的高尚品格进行了专题报道,全文刊载如下:

敬畏生命 救死扶伤

——记农工党贵医总支主委、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助理王季石

从事血液病研究治疗20余年的王季石,拥有众多头衔:农工党贵阳医学院主委、贵州省政协委员、贵州省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贵医附院院长助理及血液科主任、贵州省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主任,王季石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了2011-2012年度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贵州省科技跨世纪人才、贵州省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并入围201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担任国内外各类血液病学术期刊的编委和特邀撰稿人。

上世纪九十年代,王季石留学美国期间成就突出得到美国人的赏识,给出了很多诱人的条件,希望他能够留在美国。但王季石始终心系家乡,毅然回国。回国后,北京、上海、重庆、云南等各地大医院均向王季石发出邀请,但都被他婉拒,他决然回到贵州,为家乡的血液病诊疗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并获得了学术界同仁及患者的赞誉与好评。

王季石于2010年率领十几位博士、硕士的科研团队创建了我省唯一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实验室,四年以来,已积累12000例检测样本,搭建了良好的实验室平台,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指导,社会效益也大幅度提高。

2010年3月,王季石还组建了我省唯一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率先在省内开展自体移植、异基因移植、单倍体移植、脐血移植,2011年被省卫生厅授牌为贵州省重点学科、贵州省血液病诊疗质控中心,国家红十字会、中华骨髓库授予血液科为无关供者干细胞采集、移植合作单位。在临床工作中,王季石十年如一日,对待病人始终做到细心、耐心、体贴和关心,爱护患者,尊重患者,满腔热忱地为患者解决各种困难,令许多本欲前往其他大城市医院就诊的患者均慕名前来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诊疗。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恶性肿瘤。大约占所有癌症的0.3%,占成人白血病的20%;一般人群中,大约每10万人有1至2个人患有该病。治疗这种白血病的特效药物,因为药效显著,副作用小,被广泛使用。但是,这种特效药的价格却非常昂贵,王季石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这样的特效药一瓶要两万四千元,可以用一个月,用三个月就要花掉病人七万两千元,连续使用一年的话,对病人来说更是无法承担。”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在去年省“两会”上,王季石在提交提案《为肿瘤患者减负,重燃生命之火》中,为贫困患者建言:“在提案中,我希望新农合能够在此基础上帮助患者承担剩下药费中的80%的费用。这样才能够切实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并且能够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他同时提出了《培养和引进医学精英人才刻不容缓》提案,表达了自己对于贵州医学精英人才渴望的迫切心情。“作为一名医生,同时也是一名农工党党员、政协委员,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大众,要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活到老学到老。”王季石笑着说。

今年的省“两会”,王季石依然将目光放在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议题上,2013年,通过对荔波县所有乡镇医疗卫生发展现状进行专题调研后,王季石发现,一些地区基层卫生发展不平衡、医疗卫生人才短缺、学历与职称偏低的问题仍旧突出。因此,他提出了《对基层医疗卫生发展现状的思考》的提案。

在为基层医卫事业建言的同时,王季石也积极参与农工党组织的走基层交流和帮扶活动,到凯里、荔波、瓮安、福泉的医院进行讲课和查访,指导各县医院对评选三甲医院的事项进行培训,组织医生为当地患者做手术。以农工党的名义为患有重病的贵阳医学院的研究生捐款帮助她渡过难关。在毕节大方为身患白血病的80后“最美乡村教师”赵鹏提供治疗和手术,帮助赵鹏成功战胜病魔。在医治患者的过程中,王季石还带头慷慨解囊捐助多位白血病的患者,鼓励身边的家人、同事为白血病患者献爱心,捐赠财物。

“敬畏生命,救死扶伤,医术精湛,开拓创新”这是王季石对社会、对患者的一份永恒承诺。

 

关闭窗口
 


copyright (c) 2010 贵州医科大学党委统战部

通讯地址:贵州省贵阳市北京路9号 建议试用1024*768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