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的时间里,贵州医科大学农工党二支部与省第二人民医院医卫支部达成帮扶协作关系,帮助该院消化内科诊疗能力大幅提升,学科发展渐入佳境,成为贵州省农工党党员之家手牵手的典范,践行了“团结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谱新篇”的主题教育活动走深走实的生动案例。
响应号召,倾情帮扶
时间回溯到一年前,2022年8月省政协副主席、农工党贵州省委主委张光奇到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调研,协调贵州医科大学农工党二支部与省二医消化内科达成对口帮扶。通过学科带头人领路、技术引进、人才培养等途径,提升省二医消化内科服务能力和水平,短短一年时间里带动该科室发展走上快车道。


锚定学科发展,多渠道开展支援
“过去,省二医仅有一个大内科系统,相比其他特色专科,内科特色不明显,缺乏技术成为制约了学科发展的短板之一,这也是我们帮扶中要挑战的第一个难关。”贵州医科大学农工党二支部主委杨杰在调研后表示。经过与贵州医科大学农工党二支部开展“手牵手”帮扶协议,杨杰担任了消化内科名誉科主任、学科带头人,省二医内科系统分化为呼吸内科与消化内科。

虽然身份变了、岗位变了,但责任不变、使命不变。到省二医后,杨杰根据消化内科发展实际,以诊疗技术为核心,以痔病诊疗为突破,牵头成立了“便秘与痔病诊疗中心”,帮助开展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内镜下内痔微创治疗,消化道动力检查及相关诊疗,随着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引入,进一步促进学科发展,提升诊疗及科研能力,更好地服务广大患者。

期间,杨杰带领团队创造各种机会让消化内科医护人员能参与专业学术交流,与省二医一起承办了“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斗新征程”第一届手拉手贵阳消化会议及“消化疾病药物优化应用项目2022区域巡讲会议”,让消化内科医生参与讲课及主持总结工作,进一步提升科室医护人员专业水平及组织能力,提升消化内科在专业领域内的知名度,加大省二医消化内科对外交流的力度。
持续改善医疗服务,发挥带动作用
通过帮扶,省二医消化内科从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就诊人数都取得了长足进步。“短短一年时间,科室的门诊就诊人次已达5000多人次,收治病人近400人次,相关内镜下手术百余例,痔病中心已然成了科室新名片。”杨杰说。

帮扶过程中,杨杰定期进行查房,参与疑难危重患者救治,疑难及死亡病例讨论,亲自指导特殊诊疗操作等。通过传帮带教,消化内科人才梯队逐渐完善,科室医生从原有的3人发展到8人,完成了相关专业分组,完善人才梯队搭建。杨杰除了手把手教授新技术,还派遣科室医护人员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设医学中心、贵州省消化内镜质控中心进修学习。鼓励科室人员提升学历,努力攻读硕士、博士。

为了更好发挥农工党基层组织作用, 充实人才队伍,杨杰已推荐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医护人员6人加入农工党,并在贵州省农工党省委的亲切关怀下,省二医党委的支持下,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拟将成立农工党党支部。
下一步,杨杰还计划带领消化内科团队开展临床和基础的科学研究,积极向国家级杂志投稿发表论文,争取省级科研项目甚至更高平台科研项目的落地,进一步提升省二医消化内科团队的学术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