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协办“走近‘双螺旋’,你我同行”主题科普活动
2024-06-03 14:24 邓婕  学校知联会

 6月1日,为积极响应202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号召,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助力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由学校地方病与少数民族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办,学校党委统战部、科技处、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协办的走近双螺旋,你我同行科普活动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开放。来自全市部分中小学的45名青少年学生们参加了本次精彩的科普盛宴,与众多尖端科技“零距离”接触,身临其境感受生命科学的魅力。

16AFD

    地方病与少数民族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洪伟对参加本次活动的生及家长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实验室的发展历史和成就,强调了生命科学在解决人类疾病、环境问题以及推动地方经济、卫生政策制定等发挥的重大作用。鼓励参加活动的中小学生保持科学兴趣、增强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在活动中探索生命科学奥秘培养懂科学、爱科学、尚科学的情怀及动手能力

科普讲座环节,贵州医科大学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肖雁教授、实验室王琴容副教授及赵艳副教授分别用深入浅出、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细菌种类和结构特征以及组成生物体最基本单位细胞的结构及其重要性,并通过启发式提问与互动详细地阐述了手上的秘密;遗传物质DNA的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和作用,详细阐述了口腔中的人类密码看得见的DNA”科研必备的武器”——显微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和意义

科普实验环节,同学们通过用手指轻按细菌培养平板来观察洗手前后平板中的细菌菌落数,以了解洗手的重要性以及不同种类洗手液的抑菌效果。此外,同学们还动手提取了人口腔脱落细胞中基因组DNA并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β-肌动蛋白基因片段以及核酸电泳鉴定,不仅加深对DNA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科普参观环节,同学们参观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平台,近距离观察了科研一线的工作环境和先进设备,并在倒置显微镜和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下观察到了不同的“奇妙的细胞”。

活动现场,同学们大胆发问,认真听讲,不时发出惊叹和欢呼声。艰深的科学理论孩子们或许一知半解,但求知的种子却已播撒在他们的心头,让孩子们走出教室,走近科学此次科普活动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科学知识,并激发了他们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热爱,这将对同学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闭窗口
 


copyright (c) 2010 贵州医科大学党委统战部

通讯地址:贵州省贵阳市北京路9号 建议试用1024*768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