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负责人、贵州省心血管疾病(内科)质控中心主任、贵州省省管专家、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李伟2017年荣获贵州省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二等奖,2018年荣获贵州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020年荣获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2018-2020年参政议政先进个人,2021年荣获贵州省研究生教学成果二等奖,2021年被评为年度中国胸痛中心突出贡献专家,2022年荣获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入选贵州省(第六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百”层次人才,2023年荣获第二届贵州省“最美劳动者”称号。
夜深人静,急促的救护车警笛声划破了寂静,一名危重的心肌梗死患者被紧急送达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胸痛中心在李伟教授的指导下迅速响应,启动了高效的多学科协作机制。从导管室的紧急开通闭塞血管,到ECMO(体外膜肺氧合)技术的精准运用……经过争分夺秒的救治,患者最终转危为安!每当夜深人静,大多数人已沉入梦乡时,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胸痛中心却时常灯火通明,一场场与时间赛跑的战斗持续上演。而这其中,往往少不了李伟教授的身影。甚或说,这就是他的工作日常。
在李伟教授的带领下,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危急重症救治不断突破自我,刷新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记录。2021年4月,一例从开阳县宅吉乡卫生院转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贵医附院创造了从进入急诊到血管开通仅用时10分钟的奇迹,比此前全国最快记录还快了2分钟。作为心血管急危重症的领航者,他带领团队深入贵州各地,通过成立胸痛中心联盟、建立网络医院、开展专业培训等方式,不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完善了贵州省急危重症救治质量控制体系,使贵州省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在他的努力下,贵州胸痛中心覆盖了全省193家建设单位及867家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单位,建起了一张覆盖全省的心梗救治高速网络,并帮助省胸痛中心联盟胸痛中心预检,惠及全省各市州的心血管患者21万余人,大幅度降低了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使贵州省STEMI发病12h内患者接受再灌注治疗比例提高至8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3.2%,死亡率降低至2.8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48%,2021年度荣获中国胸痛中心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作为省政协委员,李伟经常参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被清镇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聘为心血管病科指导教授。经深入调研贵州省基层医院慢病管理现状,先后提出包括关于贵州省基层医院慢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关于将胸痛中心建设列为贵州省民心工程的建议等提案。其中关于疫情中公共卫生防御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及贵州省互联网+医疗健康体系的建议,得到省级领导采纳,为促进我省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2024年1月23日,在贵州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李伟教授提出了“转变把控与认识,做好疾病预防”的提案。他深知,预防胜于治疗,只有提高公众对疾病预防的认识,才能真正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这一提案得到了与会委员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为贵州省的疾病预防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作为九三学社贵州医科大学委员会主委,李伟教授还积极参与社会服务,经常参加社组织的医疗帮扶活动。2024年1月,前往黔东南州人民医院进行义诊活动。6月,李伟教授根据九三学社贵州省委安排,牵头组织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专家,在平塘县人民医院共同成立了“九三学社名医工作站”,为当地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李伟作为贵州省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副组长,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抽调医院骨干,火速驰援上海、遵义、贵阳将军山等地,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医疗服务工作。2022年上海新冠疫情期间,作为贵州省援沪医疗队副领队兼医疗救治二队队长,抽调贵州二队精锐力量,利用远程多学科会诊、前后方专家联动等方式,使轻症转重症率及病亡率双下降,被誉为“八院新冠患者的最后一道防线”。援沪期间还开展了贵州省援助外省抗击新冠疫情首例冠脉造影术及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彰显贵州救治水平,获得了上海市人民政府的表彰。此外,积极总结救治经验,参与编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心功能不全诊治专家建议》等工作,为疫情期间该类患者救治起到了积极的指导性作用。
此外,李伟教授还致力于推动医学学术交流,促进医学进步。2024年8月24日,他主持召开了第七届中国-东盟医学教育交流学术活动——“黔音贵律•心血管危急重症论坛”。在论坛上,他与来自各地的医学专家深入探讨了心血管危急重症的最新治疗方法和研究进展,为推动该领域的医学进步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相信在李伟教授的努力下,贵州的心血管急危重症事业将走出加速度,取得新的更大的发展!(陈章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