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窖,同心建,统一战线来支援,人背马驮看不见,山乡处处涌清泉……”赫章县可乐乡的“同心水窖”边,老人用质朴的方言给3岁的孩童吟唱《同心颂》。
一曲唱罢,老人感叹,以前缺水的日子里,“为了一担水,跑断两条腿”,3岁的孩童疑惑地看着老人,不明白缺水是什么滋味。2010年,由中央统战部牵头,统一战线筹集资金5000万元,给遭遇大旱的赫章县修建了近1.3万口小水窖。
贵州西北部,毕节试验区,遍布着这样以“同心”命名的大小工程:黔西县“同心产业园区”、大方县“同心助医工程”,织金县职业中学“同心智力工程”……1区7县的“同心”音符,流淌成了27年毕节试验区发展建设的美妙旋律。
这是一首同心筑梦的小康奋进之歌,诞生于1988年,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的毕节试验区的建立,古老的乌蒙大地,被时代强音唤醒。
中央统战部牵头推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贵州统一战线积极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开启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团结奋斗、合力攻坚的“同心”实践历程,铸就了“助推发展、智力支持、改善民生、生态建设、示范带动”的“同心工程”品牌。
贵州省委统战部全过程参与、全方位服务,每一项帮扶都及时检查督促、适时跟踪问效,确保了各项目的顺利实施。
忆往昔,把探索贫困山区科学发展之路作为自己的历史责任,把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作为己任,一代一代领导同志亲赴毕节指导,一批一批得力干部不计个人得失长期挂职蹲点,一届一届班子成员不忘传统交好“接力棒”,为毕节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洒下了辛勤汗水,坚定了试验区人民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共创辉煌的信心。
看今朝,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新征程上,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继续发挥智力优势,跋山涉水考察调研,呕心沥血深入研究,尽心尽力提供咨询,一次次从无到有的大胆探索,一次次领风气之先的敢于担当,不仅让毕节成为我国扶贫开发读本中的传奇一页,更提振了试验区人民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决心。
这是一场始于足下的扶贫攻坚,筚路蓝缕,爬坡上坎,留下了奋力前进的铿锵足迹。
不是局部“维修”,而是系统集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
从最初单纯提供咨询服务、技术培训,到形成智力支持、政策扶持、招商引资、项目规划、人才培训等一整套帮扶体系,统一战线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参与试验区建设的格局基本形成。
不是分灶吃饭,而是并灶生火,点燃共同奋斗的激情,壮大同步小康的力量——
从“以定点扶贫为途径,以智力支持为主线”,到“以建言献策、协调联络为方式,项目推动为载体”,再到“坚持定点扶贫与定向扶贫并重,建言献策与办实事并重,各自行动与形成整体效益并重”,统一战线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的工作思路不断完善。
不是物理聚集,而是化学剧变,让毕节实践绽放中国扶贫攻坚中格外引人注目的精彩——
从资源大区向经济强区转变,从石漠化严重地区向生态环境优美地区转变,从人口大区向人力资源大区转变,从欠开放地区向全方位开放地区转变……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凝聚各方面力量推动毕节试验区跨越发展,形成了多党合作服务改革发展的“毕节经验”。
这是一次惠及长远的变革,1988年到2014年,毕节试验区累计减少贫困人口522.1万。
522.1万,这个数字背后,是同样厚实的扶贫攻坚“毕节答卷”——
27年来,毕节市生产总值从23.4亿元增加到1266.7亿元,年均增长11.5%,十八大以来年均增长14.8%;
27年来,毕节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795元增加到2123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316元增加到6223元;
27年来,毕节市造林2081万亩,治理石漠化1090平方公里,治理水土流失907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从14.94%提高到46.23%;
数据指标的改变,离不开统一战线突出智力支持和改善民生,帮助制定发展规划,开展社会服务,实施“同心”工程项目1242个,完成投资648.12亿元。
民生实事的改善,离不开国家有关部委给予政策支持、项目支持、资金支持,帮助试验区培训各类人才25.3万人次,资助贫困学生4825名,新改扩建各类学校近200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经济社会事业。
当然,发展项目的落地,离不开东部十省市统战部牵线搭桥,引进项目200多个,涉及资金500多亿元,推动产业承接,加强人才培训、促进劳务输出,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支持“同心新村”建设。
一个个扶贫新难题迎刃而解,一个个发展新亮点竞相迸发,一个个“同心”新品牌孕育而生……一条统一战线与贫困山区密切合作、同心同苦、助推发展的科学发展之路延伸向未来,“同心同德跟党走,同心同向奔小康,同心同行谋发展”的幸福乐章响彻乌蒙大地。
(贵州统一战线宣传联席办 转自《贵州日报》)